找到相关内容67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条件的阙无,而无法被接受。事实上,同喻依的举出与因第二相的考量密切相关。立论者提出的同喻依可能就是他赖以确认“同品定有性”的事例,而不具同喻依的论式可能根本欠缺因第二相。这一切并不是像形式逻辑那样为论证...陈那式“知觉的优先”。只有无分别的现量知能够如实呈显事物的自相,也才能在必要时藉概念化而为客观性的根本条件,作为其他致知手段所生知的最后判准。[23]比量和声量自然有其特殊性与不可化约性,而在很多场合里...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952295.html
  • 法性空慧学概论(2)

    上缘等生果义。去来亦曰三去:谓已去、未去、去时。今破因缘与破缘起义相同,即破因果也。基本在明此彼不可得,以平常能起一种分别,构成思想施设名相,其根本条件,在有彼此;因缘生果,谓从彼因缘得生此果,必先有此...,并非中国独创而建立异于释迦牟尼的学理;盖一切佛法,皆以释迦牟尼所说为根本,不过因流传的时代与区域有机缘的差殊,或在某一时代、某一区域、某部分人、对佛法某一分义生起好乐,并给予特别发挥,依此以融会贯通...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3252685.html
  • 论解脱

    根本条件。   7 《入中论》第六品第120偈:“慧见烦恼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法尊译,《入中论》,p.231)   8 所谓“有身”即“五受阴”,这是因为“...轮回根本的诸行;因此,无智者是造作者。而由于见真实之故,智者不是造作者。若无明灭时,则诸行不起,而藉由智慧的修习,能灭尽无明。(MK26.10-11)   第一节 知识与解脱   印度宗教共有的特征...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
  • 世界宗教概述

    。这是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根本条件。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共同基础上,宗教所提倡的某些思想和行为规范,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的要求。与宗教有关的有积极意义的传统道德和文化,也都应当尊重、保护和发扬...要素所构成。宗教观念和行动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其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民族或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结构、文化风尚、道德伦理等发生影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0555255.html
  • 永明延寿大师至圆、至顿、殊胜、超绝的最高成佛法门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禅宗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宁静,追求自在超脱,认为“善恶同源,是非一旨”,强调不问是非,不加分别,不谈善恶。延寿指出,制恶行善,大悲度人,积累福德,是成佛的根本条件。“诸佛不断性恶...单刀直入”——直接修心的自力顿修成佛论。  为何修心可以顿修成佛?这要从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与成佛正因上寻找答案!  (一)、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生死唯由心所作  何为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六祖慧能说...

    净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757873.html
  • 潘越著:论审美前理解(2)

    。理解就其根本而言,乃是现实与其所负载的可能性的统一。主体与一个对象达成一致,理解一个对象,首先是因为一致是可能达成的,然后才达成。在现实角度上,可能的都是受现实条件制约的有限可能,只有当现实条件发展...开拓  在一般理解过程中,意识的判断总是优先的,并且,从何种角度,采取什么样的前理解,也都是由意识来确定的,但它也需要触发。任何理解的根本条件总是:有所表达的对象,有所思考的主体以及使这两者能够联系在...

    潘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3457905.html
  • 佛学境界论与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

    治心”而使之玄远,是诗歌境界产生的根本条件。中国古代诗歌的境界大都不离生活常境,而又并非生活常境的简单再现,表现出“即世间而超世间”的特色,其原因在于包括道家、禅宗在内的古代哲学思想,大都是“治心”的...寂静而又意识清明澄彻的心境。如《俱舍论》卷二八谓:“由定寂静,慧能审虑,故虑体是慧,定有静用及生慧虑,故名静虑。”《法句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可以说,依据禅观体验创宗立说是佛学的根本特性。...

    程相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3558399.html
  • 宗教立法之刍议

    三宝,如天主教也有教主、教义、教士。一个新兴的教团,如果以上这些根本条件不具备,怎么能成为新兴的宗教呢?所以很明显的,别有用心的人就是不愿意看到宗教人员素质提升,不愿意看到宗教的发展太大、太好。现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060077.html
  • 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

    来说,道德行为的清净是最基本的,由戒才能生定,所以上列表中大都  讲“贞苦善戒节”、“奉持戒行”、“戒行精苦”“精勤戒品”等,这都是一个禅观修行者  的根本条件。同样,这些修行法门也表示了汉地早期佛教在...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461503.html
  • 论敦煌净土教赞文

    便于行持的方式,成为净土宗在晚唐崛起的根本条件之一。善导之后,撰述礼赞忏悔的著作,常见于佛教史书。尤其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由慈云遵式编撰的《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问世。标志着净土系的礼赞及...净土之因分为三种条件,即安心、起行及作业,另加上弥陀的誓愿。其中,安心又分为三种: 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二者深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561505.html